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每次一粒,大约半个月就有好转。”(这个包袱是进入正屋门的时候,趁他们不注意,从空间里拿出来的,里面放进去了一荷包银子和一小布袋白米。)
  然后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粗布做的荷包,递到李氏手里:“里面有碎银二十两,赠予你们,给孩子买点好吃的,补补身体,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养两只母鸡,每天下的蛋,也可以给孩子们增加点营养。”
  然后示意赵平文走到自己跟前,摸了摸他的脑袋
  ,目光平视着他:“你就在家好生照顾你娘,我也不需要你卖身为奴,纹银是赠送给你们的,是看在你孝顺的份上。字写得那么好,上没上过学堂?”
  赵平文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但还是乖乖的回答道:“没有上过学堂,平时都是在镇上的学堂外面偷偷听上几句。”
  莫文钰惊讶于他的聪明,李氏这才缓过味儿来。
  知道眼前的俏丽姑娘,并没有打算买走他的儿子,不但给她看病,还赠送给她们娘三银子。
  忙爬下床跪在地上磕头。
  “贵人的大恩大德,当牛做马都报答不了,本来给我看病就无以回报,但这么多银子,实在不能收,等我身体好起来,就能赚银子养活他们两个。”
  莫文钰扶起李氏:“论年龄,我应该喊你一声大姐,等你身体好起来,你就做点小生意吧,我这银子就当是借给你的本钱,你若真不放心,就让你家赵平文给我打借条,等以后他有了出息,赚了银子再还我也不迟。”
  赵平文也跪地磕头:“都听贵人的安排,我也愿意打借条。”
  莫文钰从包袱里(空间里)拿出一张白纸,又拿出自制碳笔,写下字据,让赵平文签上他的名字,装着放进包袱里,而后收入空间。
  其实签这个借据,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心安,没有心理负担。
  然后又从包袱里,拿出一小布袋白米递给赵平文:“小家伙会熬稀粥吗?”
  赵平文点头,莫文钰对他说:“去熬点稀粥给你母亲和妹妹吃。”赵平文接过布袋领着妹妹去厨房熬粥。
  莫文钰对李氏说:“这孩子既孝心又懂事,没有上过学堂,字还写得那么好。
  我之所以愿意借给你们银子,皆是为家人积福,也不着急让你们还,什么时候有,什么时候再还。
  给孩子们买点好的吃,你这身体就是因为缺乏营养而导致的气血不足,所以大姐你也要吃好点儿。”
  李氏忙不迭的连连称是。
  莫文钰交代了李氏一番,拿着包袱来到厨房,递给赵平文一小包,油纸包裹着的麦芽糖:“你母亲有点儿低血糖,如果平日头晕眼花可以吃上一小块,中午把我带来的肉炒了吃啦,多吃好的才会长高,才有力气保护你娘她们。”
  然后又拿出来一把铜板,递给赵平文:“这是赏你的,平日里带着妹妹吃点零嘴的。”又怕他不要而推辞,又说道,“长者赐不可辞。”
  赵平文犹豫一下,收了下来,问莫文钰:“贵人,不知道你家住哪儿,我赚了钱去哪里还你。”
  莫文钰看他一本正经小大人的模样,笑了笑,摸了摸他的头:“别一口一个贵人,叫我莫姐姐,你要想还我钱,就去学堂好好读书,别浪费了天赋,我住在京城,有缘自可见面,如果无缘再见,你就在有能力后帮帮别人,如果再有能力了,做个父母官,也可以帮帮百姓,你觉得好吗?”
  赵平文郑重的点了点头。
  莫文钰觉得他这么好学,说不定真的能有所作为的,也说不定。
  莫文钰告别了他们,把包袱皮叠好,装作放入袖中,而借机扔进空间。
  出了院门和宋二各自骑着马,一路去和宋令诚汇合。
  莫文钰走后。
  李氏撑着身子,看了看莫文钰给他们买来的衣服和鞋袜,还有点心,拿了一块,递给她女儿。
  然后打开荷包,把银子倒出来,数了数银子,发现荷包里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。
  忙喊赵平文过来,赵平文看着银票,沈默了一会儿,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向往:“娘,我要去上学堂,将来考个功名,做好官。”
  李氏连忙擦了擦眼角的泪花,哽咽的说道:“好,咱们上学堂,好好做学问,将来报答恩人。”然后又双手合十在胸前,“好人啊!大好人啊!菩萨可一定保佑贵人,长命百岁呀!”

第33章 救济学童[2/2页]